乐竞体育(中国)有限责任公司第二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校长工作报告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23-09-11  浏览次数: 10

锚定目标 笃行实干

扎实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

—— 在第二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周汝光

(2023年2月16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校行政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到会的特邀代表、列席代表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学校建校70周年,也是全面推动高水平大学高峰计划建设的奋进之年。全校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六高一化”建设目标,统筹疫情防控和事业发展,切实加强内涵建设,勠力同心、勇毅前行,顺利完成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坚持科学施策,疫情防控精准高效

  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疫情防控政策要求,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工作,动态调整疫情防控举措,始终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从严从紧从实从细做好校园疫情防控,为全校师生构筑起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坚强屏障。全面打赢上半年校园疫情阻击战,圆满完成下半年突发疫情应急处置。全年核酸检测共计204万余人次,补接种新冠疫苗1290人次。疫情防控卓有成效,校园涉疫舆情平稳。尤其在研究生招考期间,广大教职工不顾安危、不计得失,甚至带病上岗、坚持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以上这些工作充分体现了江苏师大人坚志勇为的精神品质和以生为本的大局观念。

  (二)坚持整体谋划,校庆工作圆满成功

  成功召开建校70周年发展大会,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举办校院两级校庆活动百余场,收到校友捐款捐物合计1000余万元。举办建校70周年校史展,充分展示我校办学历史和发展成就。突出师范教育、党建思政等主题,在主流媒体刊发专题宣传文章近60篇。校史纪录片《北迁》,展现了学校筚路蓝缕、春华秋实的感人事迹和舍我其谁、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受到师生校友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三)坚持多措并举,治校能力持续提升

  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行政班子自身建设。召开以“高水平大学建设背景下的大学治理能力提升”为主题的暑期发展战略研讨会,全面推进学校现代化治理。坚持目标导向,进一步完善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综合改革方案。推进学术诚信管理制度建设,修订《学术道德规范及违规处理办法》,扎紧扎牢学术诚信制度笼子。

  (四)坚持立体引才,师资队伍更加充实

  召开全校人才工作会议,出台《新时代人才强校实施办法》,实施“青年英才苗圃计划”,不断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加大青年人才培养力度和海外“高精尖缺”人才引进力度。全年引进博士、教授60人。新增国家级人才5人、省级各类人才39人次。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加大专职辅导员招聘力度,辅导员入编比例达到省高质量考核要求。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设师德师风“开学第一课”,举办专题警示教育活动。获评江苏省本科院校师资工作优秀管理单位。

  (五)坚持分类推进,学科建设提档升级

  系统化、全方位推进博士单位申报工作,成立申博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以国家战略需求为指引,制定《关于推进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的实施办法》,发挥学科特色优势,加强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数学学科、社会科学总论进入ESI全球前1%(目前全校ESI前1%学科达到5个)。学校在新一轮学科评估中取得佳绩。6个省优势学科通过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三期项目验收,中国语言文学获“优秀”等次。10个学科获批“十四五”省重点学科,获批数量并列全省高校第三。

  (六)坚持固本提质,人才培养成果丰硕

  本科生教育方面。以本为本,固本培优,以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抓手,以国家师范教育基地申报为牵引,着力推进区域教师教育协同提质增效,入选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获省教学成果奖19项,3项成果被推荐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创新开展招生宣传,凸显师范办学特色,生源质量进一步提高,获评全省高校招生考试宣传工作突出贡献单位。持续强化专业内涵建设,新增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3个师范类专业完成二级认证。获批省高校美育精品课程(公共艺术类)立项建设1门、省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型一流课程2门,15门课程被推荐参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获评省“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5部。本科生发表论文281篇,其中核心以上80篇、SCI论文43篇。获省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15项。

  研究生教育方面。完善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体制机制,压实学院和导师立德树人职责。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项目化,重点建设49门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10个课程思政示范学科。获评江苏省优秀研究生招生单位、江苏省优秀报考点。克服疫情困难顺利完成2023年研招考点组考工作。获评江苏省第三届十佳研究生导师团队,获批省研究生导师培训基地(全省共5所),2名导师增列入选新一届江苏省研究生教指委。8个案例入选全国专业学位中心案例库,11个研究生教学资源上线国家研究生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获批江苏省研究生优质教学资源10项(优秀课程4门,优秀教材4部,优秀案例2项)。获评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4篇(全省排名第五)。获全国“田家炳杯”教育硕士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6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2项。2022届学硕考博录取率15.06%,再创历史新高。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成果获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并被推荐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研究生教育类)。

  学生教育管理方面。加强学风建设,开展学风督查,全年共计检查1300余次,覆盖全校500余个班级。高质量完成全国高校就业率布点监测任务,获评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量化考核A等高校。积极开展“访企拓岗”,2022届本科毕业生年终就业率达96.82%。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1人入选“第十二届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1人获第九届江苏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获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1项。体育工作取得优异成绩,多名高水平运动员参加女足亚洲杯,夺得冠军;学生获第二十届省运会金牌10枚、银牌16枚、铜牌16枚,破省运会纪录1项。获评第三届全国高校心理委员工作示范单位、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全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七)坚持聚力挖潜,科研创新实力增强

  持续推进科研评价改革,探索实施有组织科研,推动形成科研集群力量。获省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5项(其中一等奖4项)、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奖6项。获江苏省智库研究与决策咨询成果一等奖、江苏智库研究十佳成果,2篇社科研究成果获国家领导人批示。获批国家基金项目80项,其中自科49项(优青1项),社科31项(重大3项、重点2项)。在Nature子刊等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篇,发表SCI、SSCI、CSSCI、A&HCI论文663篇。获批省级科研平台2个。

  (八)坚持拓宽渠道,国际交流不断深化

  与9所境外高校签订框架或项目协议,与蒙古人文大学达尔汉分校签署2+2联合培养协议,积极推进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3+2本硕联合培养项目。获批省高校“十四五”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和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聘请外国文教专家42人,选派 92名学生赴境外高校交流学习。获批中国政府奖学金“高校研究生”项目、“丝绸之路”项目、国别双边项目。28名国际汉语专业研究生入选教育部汉语志愿者,赴境外孔子学院推广汉语语言文化。入选教育部人文交流成果案例2项。主办第五届中拉文明对话论坛等高级别国际会议。加入苏港澳高校合作联盟并成为教师教育子联盟的牵头建设单位。

  (九)坚持融入地方,社会服务成效彰显

  加强校地融合,获批在徐高校服务地方发展专项资金1960万元。获得横向科研项目立项220项,“四技服务”合同成交额达4340万元。新增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个、市级新型研发机构3个,获批建设资金1000万元。4个地方产业研究院入榜徐州市2022年新型研发机构20强。新增科技副总17人。获得专利授权230件,创历史新高。推进教育合作,协议合作费超亿元。与徐州市、昆山高新区、淮北相山区、睢宁县共建附属中学。接受社会捐赠1563万元,与香港智华基金有限公司达成3400万元慈善捐赠意向。深化国家大学科技园内涵建设,新建2个产业技术研究院,国家级科技孵化器被科技部评为优秀等级,获评江苏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顺利通过省退役军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机构绩效评估。继续教育学院获批“江苏省高校银龄学习中心”。

  (十)坚持优化保障,办学条件加快改善

  积极争取各级各类财政专项收入,学校全年决算收入14.17亿元。“数学研究院大楼”项目有序推进。校史馆如期建成并顺利开馆。3.9万平米学生宿舍获批立项并被遴选为省属高校学生宿舍建设重点项目。完成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自评和国有资产管理秩序专项整治工作。高质量完成105项年度招标采购任务,促成资金节约2911.68万元。推进“高校审计发现问题及风险信息库”建设,完善审计发现问题及风险预警机制。改造校医院,师生就医条件大幅改善。深化平安校园建设,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筑牢校园安全防线。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启用“爱师大”App和“爱师大智慧研创中心”,获批工信部、教育部“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项目,获评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加强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省高校大型科研仪器开放服务绩效评价年度考核排名第9。建成图书馆法学院分馆、特色文献展室及“省两汉文化研究文献交流中心”,开通VPN、CARSI、CADAL等校内外资源获取渠道,保证师生居家无障碍使用图书馆资源。获评江苏省高校档案馆先进集体。文科学报影响因子稳步提升,理科学报获“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称号。

  (十一)坚持从严治党,彰显党建引领作用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路径,坚持党建工作和学校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不断完善年度党建考核指标体系,压紧压实各级党组织党建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确保决策合法合规、民主科学。认真执行党委常委会会议议事规则,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和一把手“末位发言”原则。落实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实现二级党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巡学旁听全覆盖。组建校党委宣讲团,全校开展30场党的二十大主题教育宣讲。持续推进学校思政工作体系建设,推动“三全育人”改革创新,获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开展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专项检查。深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党建“七个一”工程和“双创”工作,获评全国高校样板党支部3个,首批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2个、样板党支部9个。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扎实开展政治监督,深化廉洁教育,严肃执纪问责,深入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支持各民主党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做好民主党派发展和换届工作。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获评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江苏省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积极打造工会、妇联品牌活动。积极推进关工委优质化、特色化建设。

  各位代表,同志们!一年来,面对各种压力和繁重任务,全校师生沉着坚定,团结一致,锐意进取,务实笃行,推动了学校事业快速向好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干部主动作为、全体师生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对大家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学校事业发展依然面临一些短板和瓶颈:高端领军人才和优秀拔尖人才数量仍然不足;高峰高原学科优势不够凸显,交叉学科有待深度融合;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偏少,国字头三大奖仍未突破,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亟待提升;师生学习工作生活的软硬件条件急需改善等等。以上这些不足和困难需要我们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更为科学、更加合理、更有成效的措施逐一击破,加以解决。尤其是面对新一轮申博工作,务必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勇气、舍我其谁的魄力,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全力以赴实现奋斗目标。

  二、2023年重点工作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学校召开第三次党代会、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开展新一轮博士授权单位申报工作、全力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的攻坚之年。2023年学校工作的整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六高一化”建设目标,加强内涵建设,聚力备战申博,强化优势特色,扩大办学影响,进一步提升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以召开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为契机,凝聚起全校师生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

  (一)聚焦两件大事

  申报博士授予单位。提高思想站位,强化责任落实,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紧跟最新政策动向,优化申博时间表和路线图,对标对表,实时监测申博核心指标动态,查漏补缺,确保申博核心数据完全达标。树牢风险和防范意识,加强师德师风、学术诚信和研究生教育管理。及时高效把握信息,跟进新增博士学位授权审核省级推荐和国家级评审工作。

  召开第三次党代会。根据上级部署,筹备召开乐竞体育(中国)有限责任公司第三次党代会。在总结学校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成绩与经验的基础上,科学谋划未来五年及中长期事业发展蓝图。加强思想宣传和舆论引导,推进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的学习贯彻,形成全体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和学校发展创优争先的强大合力。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精心筹备,严守纪律,确保学校党委换届工作顺利完成。

  (二)强化三大支撑

  一是坚定不移破壁垒、提效能。积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推动学校治理体系和制度体系日臻成熟。完善治理组织结构,使机构设置更加科学、职能更加明晰、权责更加协同。遵循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基本规律,努力形成高效、协调、顺畅的运行机制和先进有效的治理模式。

  二是千方百计提品质、争进位。牢固树立高质量发展思维、探索高质量发展方式,努力开拓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坚持特色办学,形成比较优势,推动差异化发展。尊重自身的办学历史和基础,传承师范教育的传统底蕴,始终把办好师范教育作为立校根本。强化“地域性”办学特色,主动回应社会关切,积极融入地方发展。

  三是不遗余力聚人才、筑高地。围绕重大平台、一流学科和战略需求方向,进一步加大高端人才的精准引进力度,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提升人才国际化水平。深入实施青年英才“苗圃计划”,着力引进、培育一批高层次年轻后备人才。推动学科、专业人才梯队的合理布局,做好高层次人才项目的遴选和培育工作。

  (三)推进九项任务

  根据上述思路与目标,2023年学校将重点推进九项任务。

  1.全面提升党建引领水平

  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始终把加强领导班子政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迎接学校第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加强学院领导班子建设,健全党内政治生活情况纪实、巡听指导、整改督查等机制。

  深化思想理论武装。全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推进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的建设和管理。召开全校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大力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建。提升文明创建质量,迎接“全国文明校园”2023年复评。

  持续抓好基层党建。聚焦全国高校党建“双创”和全省高校“强基创优”计划,培育一批党建品牌和亮点项目。加大专职组织员队伍培训与建设工作力度,提高专职组织员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开展“踔厉奋发新征程”学生党员主题教育活动,坚定学生党员理想信念。全面启用“支部在线”基层党建信息系统,助推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提升干部队伍素质。深入推进干部队伍建设“123工程”,健全和完善干部“选育管用考”全链条机制。完善优秀年轻干部储备机制,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深化运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聚力党风廉政建设。制定校领导班子成员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清单,强化“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召开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纪检监察工作会议,推动“两个责任”落到实处。持续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防控工作,对重点领域进行专项监督。做好第十一轮校内巡察工作。

  发挥统战群团力量。支持各民主党派、统战团体基层组织及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推动高校同心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完善“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继续推行基层团支部“两清单一创争三落实”建设计划。发挥好工会、妇联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和引领全体教职工凝聚共识、服务大局。推动离退休工作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推进关工委优质化、均衡化发展。

  2.优化完善学校治理体系

  围绕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深入推进综合改革。建立健全依法治校体制机制,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重大决策履行合法合规。发挥好学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教代会、学代会桥梁纽带作用。弘扬求真务实、严谨自律的学术精神,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做到“零容忍”。加强对科文学院及附属学校的管理和支持力度。完善执行监督体系,形成工作有规划、进度有跟踪、过程有监管、结果有考核、评价有反馈的全链条、闭环式治理模式。

  3.加快提升师资建设水平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精准引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和青年优秀教师。组织申报国家级、省级人才项目和创新团队,在获批数量上力争取得新突破。加大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力度,组织第二批青年英才“苗圃计划”选拔工作,做好国家级“四青人才”遴选申报工作。提高选人用人标准,配齐配强专职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制定《人才特区管理办法》,进一步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热情。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师德师风考核制度,加强对教师的专项师德培训。开展师德警示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做好教师节表彰、师德建设月工作,通过师德先进个人、师德师风案例评选,引导好一线教师既要做好经师,更要当好人师。

  4.大力促进学科递次发展

  加强学科内涵建设。加大对基础学科的支持力度,健全符合基础研究特点和规律的评价机制。以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为抓手,做好国家一流学科培育工作。发挥应用学科优势,加强与市场的对接,积极发展社会急需学科。鼓励各学科面向需求交叉融合发展,探索跨学科培养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实施路径。聚焦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打造学科交叉平台,推进碳中和研究院建设、徐州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研究院筹建工作。

  着力建设高峰学科。以高水平大学高峰计划任务为抓手,全力打造高峰学科。搭建资源平台,打造创新团队,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产出标志性科研成果,集中力量建设好优势学科、重点学科,推动学科群建设,带动提升学科整体水平。

  5.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夯实本科教育成效。以“基础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为牵引,聚焦一流人才与卓越教师培养,加快推进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重视美育和劳动教育,推进“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扎实推动国家师范教育基地创建工作,不断推进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内涵式、特色化发展。加快新工科和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改革,建好国家级和省级项目。做好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后续工作。加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做好一流本科课程申报工作。扎实推进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迎评工作。健全完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做好下一轮省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申报工作。力争高级别教师教学竞赛取得新突破。加大学科竞赛的校赛遴选和培育力度,提高高级别奖项获奖率。完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四级实施体系,推进创新创业学院和学科竞赛平台建设。总结敬文书院卓越人才培养经验,力争获批省级荣誉学院。完成2023年本科招生计划编制,做好招生宣传、录取工作。

  提高研究生培养水平。落实学院和导师立德树人职责,推进研究生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培育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深化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认真细致、严谨规范做好研招录取工作。做好硕士学位授权点对应调整工作,制订相关学位点人才培养方案和授予标准。推进实施跨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项目,着力培养学术学位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实施卓越专业硕士培养工程,加大经费投入和指导力度,推进各学位点构建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教融合为途径的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生教学资源开发机制,推进研究生优秀课程、优秀教材和优秀教学案例建设。严格导师选聘标准和招生资格审核,实施导师指导能力提升计划,落实江苏省研究生导师培训基地建设工作。健全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开展第四届研究生教育成果奖评选。推进省优势学科、省重点学科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拓展研究生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推进研究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提升管理服务效能。组织专场招聘会,开展“就业直通车”招聘活动,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启用就业招聘大厅,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开展“资助育人,励志成才”主题教育活动,鼓励贫困大学生自立自强。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周系列活动,实施第九届“榴光溢彩”少数民族引领工程,筹备第九届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

  6.着力加快科研成果产出

  深化科研管理改革。着力实施“重大项目辅导计划”“高质量成果培育工程”“服务社会能力提升工程”。完善科研激励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不断提升科研服务水平。创新科技体制机制,持续推进有组织科研。实施“专利群培育计划”,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市场企业对接。优化科研平台和科研团队整体布局,创新科技团队和平台评价考核机制。

  提升科研创新能力。积极营造创新生态、打造创新平台、培育创新人才,形成创新成果源源不断的发展态势。加大重点项目,重大科技成果,重大平台、团队的培育和支持力度,产出一批省级以上科研奖励和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科研成果。推进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积极争取军工项目大额经费。强化基础研究,增强原始性和改良性创新能力。

  发挥人文社科优势。继续实施“人文社科团队支持计划”,打造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学术团队与科研梯队。强化服务理念,优化项目指导,提升高级别国家项目立项率。构建公共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智库队伍,产出高质量咨政报告。

  7.持续增强开放办学实力

  提升国际化办学质量。依托现有资源,培育申报国家“111”引智基地。推动与境外知名高校联合培养项目和各类出国留学项目。进一步做好“一带一路”研究院海外分院建设工作。组织申报各类留学基金项目。办好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提升学校国际影响力。

  加强留学生教育管理。适度扩大国际学生招生规模,提高招生质量,加大全英文专业建设力度。加快国际化办学专业和课程建设进程。继续做好中国政府奖学金等项目申报工作。进一步理顺留学生工作体制机制,建设一支优质高效的留学生管理队伍。

  8.努力拓展社会服务领域

  不断拓展办学资源。积极组织地方产业提升项目,推进校企合作。落实校地融合发展“师大方案”,在徐高校服务地方发展专项资金获得增长。完善科技服务创收顶层设计,调动二级学院工作积极性,鼓励和引导专业教师服务社会和科技创收。强化对校外继续教育教学点、自学考试助学点的规范化管理。

  加强科技咨询服务。进一步增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致力校地融合发展。发挥好语言能力高等研究院、“一带一路”研究院、淮海发展研究院、退役军人研究院等高端智库的重要作用。发挥国家大学科技园创新协同和科技成果转化功能,推进教育和科技深度融通。

  9.不断强化事业条件保障

  调整疫情防控举措。始终把保障师生生命健康安全放在首位,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最新疫情防控要求,将工作重点由“防感染”转变到“保健康、防重症”上来。扩充资源、改善条件、充实力量、提高能力,做好医疗应急预案制定和应急处置工作。认真落实疫情防控新要求、新举措,加强心理和体育安全管理,保障学生身心健康。

  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学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和师生成长发展等核心工作的全面融合。实现校园宿舍网络提档升级,完成5G双域网络建设,大幅提高网络传输质量。增强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构筑网络安全技术及服务保障体系。做好多媒体教室信息化建设更新改造工作,满足师生需求。

  增强财务保障能力。进一步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持续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优化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推进审计工作与经济业务深度融合,加快从“财务合规型”审计向“组织增值型”审计转型。推进审计信息库建设,做好财务收支、干部经济责任、专项资金、基建工程项目等审计工作。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安全智能实验室建设,完善江苏省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实验室建设方案,提升教学、科研保障服务能力。做好校内相关工程的维修、改造和提档升级工作。加强对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校史馆等馆藏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提升服务教学科研水平。

  筑牢校园安全基础。推进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坚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切实做好校园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高度重视消防安全,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加强对易燃、易爆、剧毒等实验室危险物品的监管,消除安全隐患。提升校园“三防”能力建设水平,增强安全防范能力和案件追查能力。

  做好民生改善工作。深入开展“我为师生办实事”活动。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做好新建学生公寓项目筹备、学生宿舍楼改造扩容、云龙校区图书馆改造规划工作。完成国家基本工资标准调整报批、补发、兑现工作,做好绩效工资结构调整工作,提高教职工获得感幸福感。积极落实市校合作协议,提高附属中学办学质量和水平,满足教职工子女入学需求。

  各位代表,同志们!回首过往,致知力行脚步稳;展望未来,踵事增华再出发!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历史不会辜负实干者和奋斗者,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锚定目标,笃行实干,驰而不息奋力谱写高水平大学建设新篇章,推动学校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关闭当前页面